六、认识精神科药物
1、精神科药物主要分四类: ①抗精神病药物; ②抗抑郁症药物; ③抗躁狂药物;④抗焦虑药物。这里主要介绍抗精神病药物:
(1)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及特点
①具有抗精神病作用。主要用来治疗幻觉、妄想、控制躁动,有较强的镇静作用。
②会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。
③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,遵医嘱增减药物。
(2)常见抗精神病药物
氯丙嗪、奋乃静、三氟拉嗪、氟奋乃静、五氟利多、氯氟平、舒必利。
(3)副作用
①影响身体部分肌肉活动
例如:出现手颤、脚颤、手脚不灵活(手硬、脚硬、脖硬),服用安坦或注射东莨菪碱可以减少这类副作用。
②嗜睡
在治疗初期,患者多少会有这种感觉,但多数人很快就能适应。可以请教医生,将大部分剂量安排在临睡前服用,可以减少此类副作用,而且有助于睡眠。
③头晕
服用药物后不要快速起立或做剧烈运动,即可避免。一旦发生,可让病人平卧,喂饮糖水,一般休息片刻即可恢
复。
④过敏性反应
服用氯丙嗪等药物的病人不宜长时间受阳光紫外线照射,暴晒部位易出现红斑、水肿或丘疹、表皮剥脱等。
⑤其它副作用
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失调和停经,继续服药几个月后,经期就会自然恢复正常;此外病人常有食欲增加、体重增加和肥胖现象,可通过合理安排饮食加以控制,如选择一些高纤维的食物,避免高热量的食物等。
七、为什么精神病患者要长期坚持服药?
1、由于大多数精神病的病因未明,目前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的药理作用都只是阻滞某些受体。所以,一旦停药,撤销了阻滞作用,病情便迟早会复发。
2、医学研究表明,维持服药虽不能使每一位患者都不复发,但却可以显著降低复发率。
3、长期坚持服药,可以使患者体内保持一定的药物,不断产生治疗效应,有助于巩固疗效。
4、坚持服药可以增强患者精神活动的稳定性,避免因遇到现实生活中一些生活事件而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,从而减少复发。
八、帮助精神病人回归社会
让精神病人回归社会,像正常人一样工作、学习生活,是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主要目的,也是病人家属最为期盼的。然而,由于精神病人的社会功能受损以后,并非都能随着病情的控制而同步恢复。往往变得懒散、退缩,对社会交往缺乏信心,因此,帮助他们振作起来,重新回归社会显得极为重要。
1、鼓励 精神病患者越是不接触社会,其社会功能的退化就越严重。应该积极鼓励病人多参加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,让病人走出家门,上街购物,与别人谈心,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等,坚定其回归社会的信念。
2、指导 有些病人仅靠督促、鼓励还不够,他们往往不知道怎样与人交往,不敢独自进商店购物,不懂得如何接待客人,甚至连怎样到理发店理发都感到困难,这是由于他们受疾病的影响和较长时间不与社会接触所造成的。对此,要有足够的耐心,循循善诱地指导病人怎样去做,必要时还应该陪着病人一同去做。
3、宽容 病人回归社会比战胜精神病更为困难,他们不仅要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,还要同外界的各种干扰作斗争,因此,时常会出现失误、犹豫、退缩,或出现一些令人尴尬的情况。这时,切不可简单粗暴地批评、指责病人,而应以宽容的态度善待他们。耐心地予以引导和帮助,保全病人回归社会的信心。
4、其他 特别要强调的一点,就是在病人回归社会的过程中,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,否则疾病复燃,回归社会的希望也将成为泡影。另外,社会各界的关爱、理解、支持、都有助于精神病人回归社会。